积极心理学三个支柱 积极心理学三大核心支柱幸福优势与积极机构 积极心理学三个宗旨

1. 积极的主观体验 (Positive Subjective Experiences):

核心内容: 研究人类积极的心情情形、主观快乐感和生活满意度。

关注点: 高兴(Happiness)、愉悦(Joy)、满足(Contentment)、感恩(Gratitude)、希望(Hope)、乐观(Optimism)、心流(Flow)、幽默(Humor)、宁静(Serenity)等积极心情。

目标: 领会这些积极体验的本质、产生机制、影响影响,以及怎样培养和增强它们,从而提升个体的主观快乐感。

2. 积极的个人特质 (Positive Individual Traits):

核心内容: 研究个体内在的力量、美德、潜力和杰出质量。

关注点:

性格优势与美德: 如VIA分类体系中的聪明与聪明(创新力、好奇心、判断力、热爱进修、洞察力)、勇气(勇气、坚持、诚恳、热诚)、仁爱(美德、爱、社交聪明)、公正(团队灵魂、公平、领导力)、节制(大度、谦虚、审慎、自我调节)、超越(审美、感恩、希望、幽默、灵性)等。

复原力(韧性): 个体面对逆境、创伤、压力时有效应对并恢复的能力。

天赋与创新力: 个体独特的天赋才能和创新能力。

自我效能感: 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或达成目标的信念。

目标: 识别、评估、领会和培养这些积极特质,让个体能够发掘潜能、获得成就感并过上更充实的生活。

3. 积极的社会关系和制度 (Positive Relationships and Institutions):

核心内容: 研究促进个体和群体福祉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社区组织和社会制度。

关注点:

积极的人际关系: 家庭关系、友情、爱情、社会支持网络、同理心、利他行为、合作、宽恕、归属感等。

积极的社区: 安全、公平、合作、信赖、有凝聚力、能提供支持的社区环境。

积极的机构和组织: 能够促进员工福祉、公民美德、社会责任和公平正义的组织(如学校、职业场所、和媒体)。例如,研究怎样创建积极的职业环境、公民参与、健壮的家庭体系、有效的教育体系等。

文化价格与社会规范: 那些能促进人类繁荣的文化价格观和社会规范。

目标: 领会和构建能够滋养个体进步、促进集体福祉和构建繁荣社会的关系网络、社区环境和制度体系。

概括来说:

第一方面关注“感受”层面: 我们怎样体验高兴、满足感和投入感

第二方面关注“个人”层面: 我们内在有哪些力量、优势和潜能可以发掘和运用

第三方面关注“关系与社会”层面: 我们怎样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社会环境和制度怎样支持我们实现最佳情形

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积极心理学研究和操作的完整图景,旨在领会和促进人类的繁荣与快乐。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