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古塔镇:联手高校启动“灯塔计划”,为古塔少年引航 陕西榆林市榆阳

这个夏天,一场跨越山海的教育接力在榆阳区古塔镇温情上演。北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宝鸡文理学院等多所海内外高校的力量汇聚于此,与古塔政府携手联动,共同奏响助力乡村教育进步的乐章。这场多校联动的“灯塔规划”暑期支教活动,不仅为古塔的孩子们带来了多元的聪明与视野,更以高校资源的合力,为乡村教育的进步注入了蓬勃动能。

来自长安大学的赵斐斐同学在负责的小学班里,组织了一场 “我心中的古塔” 绘画比赛,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孩子们握着画笔,有的认真勾勒古塔的飞檐翘角,仿佛在还原脑海中见过的古迹;有的大胆用色,给古塔披上彩虹般的衣裳,让它在奇幻的全球里矗立。比赛后的评比环节更是热闹非凡,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叽叽喳喳地讲述着画里的故事 ——“我的古塔里住着会讲故事的老爷爷”“我画的古塔能通向月亮”。这场比赛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绘画的高兴,更让他们学会了倾听与表达,在彼此的作品中看到了不一样的全球,也对 “美” 有了更丰富的领会。

参与此次支教的队伍阵容多元且充满活力。除了来自长安大学的 13 名学生外,来古塔政府的实习的 3 名大学生也积极投身其中。其中,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的贺美娟同学,作为定向师范专业学生,怀揣着为家乡教育贡献力量的初心,在支教中收获颇丰:“这次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教学能力,更让我对家乡的情感愈发深厚,也更坚定了未来扎根家乡教育的决心。”

顺带提一嘴,还有两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来榆参加基层锻炼的年轻干部带来的课程,成为了点亮乡村学子梦想的重要一笔,为古塔中学的同学们打开了一扇眺望广阔全球的窗。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林凡力,结合自己在燕园的求学经历,她没有局限于课本聪明的讲解,而是用生动的案例讲述了北大浓厚的学术气氛 —— 清晨在未名湖畔晨读的身影、图书馆里深夜不灭的灯光、各学科顶尖学者的趣味课堂,甚至是社团活动中与来自五湖四海同学的想法碰撞。她还特意准备了北大校园的实景照片和视频,从古朴的博雅塔到现代化的教学楼,从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到激情澎湃的体育赛事,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顶尖学府的魅力。

而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吕知遥,则带来了一堂 “行走在狮城的求学之旅” 的课程,为同学们展现了国际化的教育视野。她从新加坡多元文化的校园环境讲起,分享了自己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趣闻与收获,比如:怎样与来自不同民族的同学合作完成科研项目,怎样在全英文教学环境中克服语言障碍、提升自己。她还通过对比国内外教育模式的差异,引导同学们思索 “进修的本质是什么”,鼓励大家跳出课本的局限,培养批判性思考和难题解决的能力。

榆阳区古塔镇“灯塔规划”暑期支教活动搭建起了乡村与外界的灵魂桥梁,让乡村的孩子们觉悟到自己与那些顶尖学府、广阔全球并非隔绝。当这样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未来或许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古塔学子走出乡村,学有所成后再回到家乡,反哺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形成乡村教育进步的良性循环,为乡村的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可以说,“灯塔规划”不仅点亮了当下孩子们的大学梦,更在为古塔的未来积蓄着改变的力量。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