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中的隐逸情怀,从丘壑由来号易安看古代文人的超脱生活 宋诗中的隐逸情怀是什么
亲爱的读者们,今天我们一同穿越了历史的长河,领略了宋代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从许琮的《夜宿祥符寺晓钟有感》到李洪的《卜居飞英坊》,再到方回、赵蕃、仇远的诗作,我们看到了诗大众怎样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安宁。这些诗句不仅是对天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简朴生活的追求。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容膝易安”的宁静与自在。
“丘壑由来号易安”这句诗,其出处可追溯至宋代诗人许琮的《夜宿祥符寺晓钟有感》,许琮,字伯玉,号云溪,是北宋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天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在这首诗中,许琮以夜宿祥符寺的情景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如下:
一枕松风入夜寒,晓窗残月隔帘看。
梦回竹榻闻钟后,怅绝浮生出世难。
还今将军能舍宅,何妨陶令未之官。
此身合向山中住,丘壑由来号易安。
诗中“此身合向山中住,丘壑由来号易安”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在山间丘壑之间,才能找到真正的安宁与自在。
“容膝居易安”的出处
“容膝居易安”这句诗,出自宋代李洪的《卜居飞英坊》,李洪,字子云,号飞英,是北宋末年的文学家,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在这首诗中,李洪描绘了自己在飞英坊的居所,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诗如下:
束书辞都门,整棹还苕川。
羁游二十春,寓农安一廛。
家无卓锥地,三挈囊衣迁。
移居古城隅,开门枕漪涟。
容膝居易安,环堵地自偏。
水竹惭履道,风物异平泉。
扫轨谢奔竞,面壁参枯禅。
诗中“容膝居易安”一句,描绘了诗人虽居所简陋,但内心却感到安宁与满足。
“容膝归欤亦易安”的出处
“容膝归欤亦易安”这句诗,出自宋代方回的《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方回,字元瑞,号虚谷,是南宋末年的文学家,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天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在这首诗中,方回以吴山晚眺为背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如下:
极目无穷 * 宽,仰天如以浑仪观。
日躔箕斗逢长至,月宿奎娄届大寒。
肘后方多难却老,杯中物到莫留残。
来年七十身犹健,容膝归欤亦易安。
诗中“容膝归欤亦易安”一句,表达了诗人即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容膝徒知取易安”的出处
“容膝徒知取易安”这句诗,出自宋代赵蕃的《晏斋余自名也故常以榜自随乃以名厅事之东偏》,赵蕃,字昌父,号章泉,是南宋末年的文学家,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天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在这首诗中,赵蕃以晏斋为背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如下:
容膝徒知取易安,容君数百又何宽。
若人问我名斋义,两语从渠作麽看。
诗中“容膝徒知取易安”一句,表达了诗人认为即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的含义及出处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这句话,意为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越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越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这句话出自《史记·日者列传》。
小编认为‘史记·日者列传’里面,记载了虞、芮两国为争夺边界的土地闹得不可开交,便一起去找时为西伯的周文王评理的故事,周文王在评理时说出了“道高益安,势高益危”这句话,用以告诫大众,无论道德还是权势,都应该适度,过度则可能带来危险。
“吾生亦易安”的出处
“吾生亦易安”这句诗,出自宋代仇远的《和子野四首》,仇远,字仁父,号梅东,是南宋末年的文学家,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天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在这首诗中,仇远以天然山水为背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如下:
穷冬霜霰集,行路古今难。
举眼看浮世,何人耐岁寒。
弃瓢将止酒,脱冕拟休官。
一室能容膝,吾生亦易安。
诗中“吾生亦易安”一句,表达了诗人认为即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易安,在这里指的是安适、舒服,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的隐逸生活,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